理论学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发布日期:2022-11-11 浏览次数:493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提炼升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并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形地貌和气候复杂。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甚至冰天雪地、大漠戈壁都可以变成为“金山银山”。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转化路径,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要让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协调联动、同步推进、交相辉映,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既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生态环保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融合,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应有之义。建设美丽中国,要按照《纲要》提出的要求,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必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纲要》指出,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脉、祁连山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岭山地地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滇桂黔喀斯特地区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同时,还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之以恒开展植树造林,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并且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汇聚起强大合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共同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遵循自然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